從石門水庫賞完楓下來後,決定加碼多跑個三坑老街巡禮
由台 3 線往員樹林方向,直走接 台 3 乙線至中正路三坑段後
遠遠就會看到三坑老街醒目的指標
老街同時也是自行車步道
人車分道的設計,不論是開車來或騎著鐡馬都安心不少
步道前方一幅碩大的導覽圖,就算首次來也不用怕迷路
沿著步道就可走到三坑老街入口
早年,大漢溪水運盛行可通行船隻,三坑便成為中繼站
是附近關西、竹東、新埔、楊梅等地區,客家族群貨品的集散中心
因而人口聚集經濟繁榮,也是龍潭最早開發的地區,
故又有『龍潭第一街』之美名
黑白洗~~老街入口旁的洗衫坑
近年來,老街經過改造,更推廣單車慢遊,
老街入口處就有兩三家單車出租店
增設不少地圖和打卡點
老街口,人聲沸騰,排了一長串的遊客
全是衝著~~阿香菜包~~來的是吧!?
蒸汽籠裡白胖胖的豬籠粄,一籠接著一籠的蒸出來
領到號碼牌,表示還吃的到,不然可是還得等上半小時以上才買的到啊
白胖胖的菜包裡包的是生蘿蔔絲,不是曬乾的那種喲
我喜歡這種口味,更多了一份媽媽味
隔壁的~阿秋姨-牛汶水,也別錯過了
像不像水牛躺在泥水中呢 ? 再加點想像力一下吧~~
熱熱的麻糬淋上黑糖薑汁,灑上芝麻花生末,比單吃麻糬更香Q好吃
客家鹹水粄,口感上比常見的碗粿更溼軟一些
灑上碎蘿蔔乾,淋上一匙醬油膏,記憶中單純又美味的童年家鄉味
回憶完傳統的客家小點心後,起身繼續逛老街吧
隨著石門水庫完工,加上鐡公路開通,水運的沒落,也讓三坑的繁榮走入歷史
這些老店家己不復當年的熱鬧榮景了
這間三坑老客棧,難得被刻意保留下來,以見證昔日輝煌榮景
老街的盡頭~永福宮,也是當地人民的信仰中心
青錢第,傳統的客家建築
名稱的由來,據說是早年發生飢荒的時候,當時屋主的祖先發行青錢脤災
此項義舉,傳回到宮中,因而受到皇帝的賜封而來
過了青錢第,一旁秋收後的農地上,植滿了波斯菊花海
忙著採蜜過冬的蜂兒
花形柔美的波斯菊,不論遠觀或近看都叫人鏡頭捨不得停下來
一大片美麗的花,總會讓人想到~~數大,便是美!
有多久沒出去走走呢?
距離大台北區如此近程的純樸田野風光令人流連
抽個半天就能得到的小確幸,幸福啊!